包子文化About Us

首页 - 关于包天下 - 包子文化

包子,舌尖上的美味

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15-9-10 8:05:16

        中国的包子历史悠久,包子文化源远流长。包子,已经是中国人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,包子的种类繁多,口味千千万万,包子生意也越来越红火。包子,不容置疑地成为了舌尖上的美味。
        在《爱竹淡谈薮》一书中载:“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, 为宋宁宗治淋病,就是用馒头包大蒜,淡豆豉,每日服三次,三日便病除, 被人们视为神医。”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《笼饼》诗称赞,对其诗亦还自作注释;其《笼饼》诗云:“昏昏雾雨暗衡茅,儿女随宜治酒肴,便觉此身如在 蜀,一盘笼饼是豌巢,”陆游的注释为:“蜀中杂彘(即猪) 肉作巢(即馅)的馒头,佳甚,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。”由此可见,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,就已经很有名了。
        著名诗人陆游曾食野味包子戏作诗云:珍饷贫居少,寒云万里宽。叠双初中鹄,牢九已登盘。放箸摩便腹,呼童破小团。犹胜瀼西老,菜把仰园官。
        宋时馒头成为大学生的经常食用的点心,所以《武林旧事》中称:“羊肉馒头”、“大学馒头”。岳珂有《馒头》诗:“几年大学饱诸儒,薄枝犹传笋蕨厨。公子彭生红缕肉,将军铁枚白莲肤。芳馨正可资椒实,粗泽何妨比瓠壶。老去牙齿辜大嚼,流诞才合慰馋奴。
        清代《随园食单》里记载了大量精美的菜肴,但在面食点心这部分,袁枚提到过肉饺,但却只字没有提到过包子,大概他认为包子是太过于平民的食品,难以入馔席 的,可他没有预料到,就是这从来不上席面的包子,若干年后因为一个大人物的机缘,超越了诸多美食走到了历史前台,人们排队品尝包子套餐的同时,还有许多意 味深长在舌尖上。
古往今来,在中国的史书记载里,有很多故事都是这样,最终,你不知道是食物成就了那人物的风骨,还是人物成就了这食物的味道。